2024-6-2
文/海岩
2024年5月26日,保定市酒器文化协会会长李斐、会员张啸天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参观。香港历史博物馆于1975年创立。该馆展出中国香港的出土文物、历史图片、图画和地图等,并定时举办文化活动和展出一些有关香港历史或各国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购藏、修复和研究馆藏文物,以保存中国香港的文化遗产。此外,博物馆亦通过馆藏、展览和教育及推广活动,提高市民对中国香港历史的发展及其独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兴趣。
4月3日至7月8日,由河南省文物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河南博物院和香港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开展。
中国是酒文化 的发祥地谷类酿成酒始于殷。而用来盛酒的青铜器皿也盛行此时。殷商时代的青铜酒器形制丰富多样、造型独具匠心、美轮美奂。各式各样青铜酒器,不免让后人惊叹于古人想象丰富的艺术魅力。而酒文化与青铜文化交融悠悠绵长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深厚的积淀。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 。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或者再加上斝,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周朝时,对青铜酒器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这种青铜酒器的格式和规格一直沿袭 到清代。斝是中国古代先民用于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行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诗经·大雅·行苇》曰:"或献或酢,洗爵奠斝"。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方口呈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腹有圆形而平底的,有腹部分裆,袋足似鬲的,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四足,带盖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此斝口沿有两个三棱锥状矮柱,单把,束腰,下腹部外鼓,平底。腹与足相通。颈腹分段身饰兽面蝉纹。斝,玉爵也。夏曰盏,殷曰斝,周曰爵。斝作为礼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爵,饮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圆腹,也有个别方腹,一侧的口部前端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后部有尖状尾,流与口之间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地位尊贵的人用爵,在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给受封者的一种赏赐物。再后来"爵"就成了"爵位"的简称,加官进爵"也就由此而来。流行于夏、商,铜爵流行于商和西周。主体为夔凤纹饰,具有层次感、立体感、对称感、节奏感和统一感。凤纹构图婉转生动,富有情趣;腹部凤纹造型独特,姿态骄美。夔凤纹是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以传说中的凤凰为幻构的神鸟,以雉鸡、孔雀等为雏形,臆想出来的夔凤。几何图案化了的夔凤一般有细长的臣字眼,头上有冠,鹰嘴,有变形化的双翼及身躯和长长的尾翼,偶见一腿、爪。由于是幻化的,所以无定型。
悉数展出,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出夏商周三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和包容有度的文化特性。为香港观众讲述中原青铜时代的精彩故事。让今日的中华儿女赞叹和自豪。我们这次跟团旅游受益匪浅,极具意义。

∵


|